“哦,读书人跟我们就是不一样。”陶二娘看着徐惠然织得布,“五奶奶,我看你成天织布,自己能用得了这么多?”
徐惠然穿梭子的手停了停:“二娘,我正要问你呢。像我这院子里的蜜橘、柿子自己也吃不完。而且山上也有不少的蜜橘和柿子,为什么不去外面卖呢?”
陶二娘笑了:“五奶奶,你看我们最近的那个镇子上才几个人?人家谁成天靠吃这个活的。就是那灾年,别地没吃的,我们吃这些倒也是能活,可是那光景的时候谁买。”
徐惠然笑了:“我知道了。”她想到了前世,陆璟带她去京城,那里最多的就是蜜饯这种。
陆璟每次下朝回家,就会给她买些,每次买得不一样,说让她都尝尝,看哪个喜欢以后就买哪个。陆璟的官俸不多,她就自己做了。陆璟夸过,说比外面卖得还好吃。
那时她不知道是不是真的。徐惠然挺怕的,总是觉得空得慌,还总是会丢三落四。做蜜饯,再怎么做,也不会难吃到哪去。
徐惠然看着陶二娘笑了:“可以做蜜饯呀。”
“那是什么?”
徐惠然简单说了。陶二娘笑了:“有新鲜的,谁还吃这种,再怎么也不会比新鲜的好吃。”
等杜阿福和蚕姐从地里回来,徐惠然已经开始在做。桌子上摆满了一个个小橘灯,而橘瓣则放在了一个大盆里。
“五奶奶,你这是做什么?”蚕姐好奇地问。
“做蜜饯。做好了,我们可以拿到北方去卖。”徐惠然把剥出来的蜜橘拿去用腌,“蚕姐、阿福过来帮忙。”
蚕姐和杜阿福一块跟着做蜜饯。
“五奶奶,你会这么多东西。我以前怎么不知道呢?”蚕姐把糖化开,橘瓣放了进去,慢慢搅着。
杜阿福在那烧着灶头。
“书上看的。”徐惠然淡淡地说。自然不是书上看的。是前世,她憋得难受,想办法解脱才学会做这些。
那时,陆璟总是对她说:“你做得很好,真的很好。”
可她还是觉得做得不好。徐惠然低下了头。
蚕姐拿起一个橘瓣尝了下:“五奶奶,带点酸挺好吃的。”
“等做好了再吃。”徐惠然笑了,她是做得很好的。
等中秋晚上的时候,院子里挂满了小橘灯。梅村的人都来了,看得怪新鲜,也怪热闹的。
徐惠然拿出瓜果、月饼招待。
陶二娘便笑了:“这么多人呢,这样子大家把家里过节的都搬五奶奶这里,借五奶奶这个地,一起过个节。”
徐惠然觉得这个主意不错。
村子里的人都来了,院子里摆满了菜、水果、月饼。小孩子们围着树看挂着的橘子灯。徐惠然说了,现在不许摘,等走的时候可以一人拿走一个。那些小孩子的手算给管住了。
徐惠然头一回过了一个这么热闹的中秋节,望着月亮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,不知道父母现在如何了。
徐礼和徐苏氏,还有徐昂三个人过了节。
“姐夫病了,姐姐也没法回家过节。”徐昂看着酒杯里的酒。
“听说姑爷去参加秋闱了。”徐礼说了声。
徐苏氏眼睛亮了:“姑爷的病好了?”陆璟没事,徐惠然才不用守寡。
“听说,不过也不知道姑爷这回能不能考中。”徐礼有些担心。
“只要平平安安,考得上考不上再说了。”徐苏氏想得很简单,只要人平安就好。
徐礼笑了:“还是夫人说得对。来,我敬夫人一杯,咱们一家人团团圆圆的。”拿起手里的手杯举了起来。
徐苏氏看了眼徐昂笑了:“儿子都这么大了,老爷还这样。”
“快点,夫人,你我喝一杯。”徐礼催着。
徐昂在边上装着沉稳,两只眼睛不好看父母,只能看前面堆起的月饼。
徐苏氏拿起了酒杯:“好,姑爷高中,明年我们然儿再生个大胖小子,我跟老爷喝一杯。”
“好。”徐礼一口喝了。
陆家的中秋过得很不好,担心着陆璟的科举,又怕徐家上门来问罪。陈冬梅想回娘家,陆源都没给:“四郞媳妇,等四郞回来你再回吧。眼下就让老二去趟亲家那里,说一下。”
“那五郞媳妇娘家呢?”陆构问,这已经瞒了一个月了,纸总有包不住火的时候。
“等五郞回来。”陆源说。越拖,陆源心也越慌。要是五郞考中了举人,怕还好说,要是考不中了,哎哟,底气可都没了。徐家可是个举人老爷呀。
就连茁狗子和二姐也都感觉到,两个孩子缩在各自的娘那里,眼睛看着大人,咬着手指头,不敢说要什么吃的。
陆家的中秋冷冷清清过去了。
考完的秀才开始担心是不是考中,最好的解闷法子就是往女人怀里钻。中不了举人,说不准也能混出个风流名声。
陆璟等放榜的这几日,每日会在街上转一圈,然后就回来读书。
陆璜闻着客栈里进出秀才身上的脂粉香,也只能憋着,谁让陆琥看着,再者他身上也没有钱。
徐惠然的蜜饯腌好,得拿出去卖。
千金乡这附近的集镇上可不卖出什么。
“咱们去这里的省城。”徐惠然让蚕姐和杜阿福准备。趁着还没有到秋种的日子,正好利用这个机会。
“那咱们那些东西呢?”蚕姐可是担心着。瞧瞧这山村里可不是个富的地方。要知道晚上她可全是提着醒。五奶奶睡楼上,她就睡楼下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